首页

国产舐足视频

时间:2025-05-30 04:54:32 作者:浙江宁波: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进入海域段盾构施工 浏览量:65334

  中新网广州10月19日电 题:广州南沙全球招商引智 获海内外客商青睐

  中新网记者 王坚

  可以回溯街道旧貌的数字仿生系统、能够探索宇宙的商用运载火箭、富有多种营养的绿色有机果蔬……广州南沙产业发展特色的产品和成果18日亮相2024年南沙全球招商引智大会(下称“大会”),获海内外客商青睐。

  当日,大会吸引了海内外的学者专家、企业代表、科技人才等超1400人参加。其中,参会的企业、机构包括世界500强企业35家、外资企业42家、外国商协会16家、港澳商协会15家。

活动现场。南沙区政府 供图

  “我们就是想方设法,让所有的企业项目及人才团队在南沙都能找到门当户对、对号入座的发展空间,在南沙有盼头、有奔头、有甜头。”广州市委常委、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,这是一次南沙和企业家、科学家的双向奔赴,也是科技和产业的双向奔赴。

  大会上,南沙迎来产业投资丰收季,共有116个项目在会上完成签约,总投资额达1217亿元,预计营收产值达2535亿元。

  会上透露,接下来南沙还将推出一大批产业用地资源,3个月内可供应用地9000亩,6个月内可供应用地1.5万亩。同时,南沙将依托万顷沙南部等重点片区打造大湾区产业发展融合示范区,积极与深圳、香港等大湾区城市联动,吸引更多企业带资、带项目奔赴南沙。

  为让广大企业及人才更好了解南沙的投资发展选择,南沙在这次大会上从需求端出发,瞄准“产业园区+产业片区”双重发力,首次发布招商产业地图,并集中发布20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,其中15个是先进制造类,推动产业成链发展的前沿阵地,受到到场海内外客商及人才的广泛关注及认可。

  作为南沙经济发展的主战场,该区各镇街成为大会项目招引的主力军。在活动现场,南沙专门设置镇街展示区,展示十个镇街发展特色和载体空间、产业基础等招商资源,以及众多代表当地产业发展特色的产品和成果,现场人潮如织。

展示区现场。王坚 摄

  “我们联合香港机构打造产业基地,针对港企过来发展提供多项政策支持。”展示区现场,南沙区大岗镇副镇长肖颂玥表示,该生产基地除了厂房,还有住宿、医疗、生活、休闲等配套设施,可以满足企业生产发展、员工生活娱乐。

  除了政策优惠,南沙在大湾区的便捷交通也圈粉不少民众。“南沙往来香港有高铁和客船,交通很方便。”在位于南沙东涌镇的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就读的博士生李鹏程告诉记者,乘坐高铁从南沙到香港只需1个小时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大会上,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郭仁忠在内的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及高校校长等专家学者,受邀担任南沙科学城科技发展咨询顾问。广东省制造业协会执行会长龙国文等17人获聘为南沙区产业发展顾问。他们将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,助力南沙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升级。

  “我个人非常看好南沙,相信南沙代表着湾区发展的未来。”在郭仁忠看来,南沙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,发展条件优越,深中通道的开通使南沙在大湾区珠江两岸左右逢源,区位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凸显,可谓天时地利人和。

  当前,南沙的人才政策正加快与国际接轨,目标就是让各类人才留得下、留得住、留得久,做实国际人才港。

  “作为南沙开发建设的亲历者,我见证了这片土地从荒芜到繁荣的蜕变,也期望南沙未来扬帆致远。”香港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表示,期待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南沙,融入南沙,为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注入新的活力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元首外交|将中柬铁杆友谊推向新高度

“这些年,我们在全市推行17项全国试点、示范点,不断提升民政改革‘含金量’,形成了一批好经验。”苏佩表示,下一步,要更加主动顺应科技发展大势,以数字化、智能化赋能民政服务提质增效,争当民政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行者、实干家。

秦巴山野茶香弥漫 陕西勉县采茶正忙

记者:您认为中西方哲学中的“和谐”概念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有何启示?“和谐”概念在当代社会中有哪些意义和价值?

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声明(全文)

读书有什么好处?他写过一封信《又答王庠书》,给出了自己的答案,“书富如入海,百货皆有之。”众多好书浩如烟海,是一座座富矿,里边蕴含着无数宝藏。

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广东 粤海面风力持续加大

“港澳青年看祖国”澳门各界青年“欢聚北京”交流团启动仪式近日在澳门举行。根据安排,200名澳门青年在启动仪式后将陆续前往广东等10个省市考察,并派代表到北京汇报和参加欢聚活动,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发展成就。

在这些实验项目中,有7项生命科学项目需在发射场进行样品制备及临射安装,包括果蝇、哺乳动物胚胎、人多能干细胞、肺细胞、生物大分子等24项生物实验样品。刘伟表示,这是空间站历次任务中临射项目最多的一次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